6月23日,“‘端’行皖江”—移动新闻客户端编辑记者安徽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肥举行。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皖江地区将迎来五大发展机遇。下一步,安徽将细化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据悉,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已报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即将获批实施,皖江岸线资源规划也正在制定中。
安徽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省份,处在沿海向中西部梯次推进的关键节点,东部毗邻沪苏浙经济发达省市,西部与中部省份相连,拥江近海、承东启西,是长三角辐射内陆前沿区域,更是长江中游地区东向发展的必经要道。张韶春介绍说,长江流经我省416公里,长江干流航道安徽段343公里,岸线全长759公里,沿江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5个港口均是一类口岸,沿江港口吞吐能力3.3亿吨,其中最大的港口芜湖港货运量超过亿吨,芜湖港也是溯江而上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远洋船舶的最后一个港口。
今年5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安徽皖江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皖江地区乃至安徽全省带来了大开放、大发展、大创新、大建设的历史新机遇,为安徽在更高层面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搭建了新的战略平台。张韶春认为,安徽皖江地区正迎来五大发展机遇。
“一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在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我省一批航道、港口、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纳入其中,有利于我省提高长江航道通航能力、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交通枢纽地位。二是促进区域融合、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海陆统筹、融合发展,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既有利于推动我省与沪苏浙地区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缩小与先发地区发展差距,也有利于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各省市的产业、文化、科技等交流合作,增添开放新优势,拓展合作新空间。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的机遇。国家引导沿江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机遇。国家将我省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将合肥列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有利于我省加快与沪苏浙的联动发展,在更高平台上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五是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绿色发展优势的机遇。国家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有利于我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将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张韶春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