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绝燃材料研究的陈林博士最近当上了“老板”。他们单位与一家企业联合成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单位的技术股占1/4。根据股权分红激励政策,单位将技术股的30%奖励给了陈林和他的团队。为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安徽出台鼓励科技人员在岗创业,放宽职务发明成果处置、收益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改革调动了我们研发创新的积极性。”陈林介绍说,这项保温性能高过原有保温材料数倍的新技术开始产业化了。
2014年,安徽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省改革的重点任务,推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设立每年10亿元的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在科技投入、股权和分红激励、税收金融支持和人才队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九大类共76项政策和改革举措。“着力释放改革红利,点燃万众创新激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方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说。
“政府给予的创新扶持和市场倒逼,让我们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安徽省银锐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梅健说,公司依托产学研合作,先后开发了50多个品种的玻璃加工机械,正在加紧研制的新产品 “智能切割成套系统”和“玻璃加工智能机器人”,预计年内能投放市场。改革举措推开了创新的闸门,去年,安徽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万件,同比增长43.3%,新增科技型企业1100多家,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量子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如今,安徽80%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成立了2900多个研发机构,75%以上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经费、专利申请数和省级科技成果来自于企业或由企业承担,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链条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超过了40%。
“大家好!我叫小智,搭载讯飞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大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希望大家喜欢我。”在科大讯飞公司日前举办的年会上,机器人“小智”作为科大讯飞联合多方打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听会说,还能进行人脸识别。把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列为十大高成长性产业之首,安徽投入了约7亿元财政资金,完善技术研发、投融资、应用推广、政策扶持4个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在政策强力支持下,去年安徽涌现出超亿元的机器人企业20多家,产业实现96.8%的高速增长。
围绕电子信息等八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协同创新,支持和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产学研联盟,合力攻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目前全省组建了79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安徽经济转型嵌入巨大的引擎。 2014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由20.5%提高到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