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最新招商引资| 最新招商项目| 找项目投资| 招拍信息| 招商排行榜| 发布会| 稿件发布 移动端
微信
您好! 请登录 马上注册
网站服务热线

网站服务热线

地纬招商网 > 安徽站 > 安徽政府招商> 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
  • 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
关注度: 36963 
区域面积:13398平方公里
常住入口:393.8万
联系部门:安徽省滁州市招商局
招商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招商局
联系方式:4006003737
免费注册
咨询留言
  • 概况
  • 区位优势
  • 城镇建设
  • 地方特产
  • 招商资源
  • 招商政策
  • 招商电话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全市设2区、管辖4县、代管2县级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3.8万。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 ,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人口

  滁州市设2区(南谯区、琅琊区),管辖4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代管2县级市(天长市、明光市),并赋予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市级行政管理权限。

  地理环境

  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习惯上称为“皖东”。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滁州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长江一级支流滁河及清流河贯通境内,通江达海,是为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之间。滁州属“南京都市圈”核心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成员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站,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

  经济状况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33.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32.7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为18.4:53.5:28.1。工业化水平达到47.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30086元(折合4854美元),比上年增加2344元。

  旅游

  滁州市2014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4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90357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673.6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1个,星级饭店客房数2228间(套)。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3个,名胜风景区2个。
  规划法律效力:规划是安徽省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编制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专业规划、城乡规划,指导相邻地区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各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审批城乡规划和进行重点区域空间管制、区域重大项目选址,应当遵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安徽省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

  城镇化战略:推进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发展,促进城镇化提速提质;实施分区差别化发展政策,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迁移;努力走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民生优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集聚,促进统筹,分区发展。

  城镇化发展目标: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51%,城镇人口3200万人;2020年,城镇化率58%,城镇人口接近3900万人;2030年,城镇化率70%-73%,城镇人口5100-5300万人。

  城乡空间布局:全省近期发展形成“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一圈”为合肥都市圈,“一带”为沿江(皖江)城市带,“一群”为皖北城市群。在此基础上,远期:加快发展芜马都市圈和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形成“两圈两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规模与功能: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500万以上城市1个,300-500万的城市1个,200-300万的城市4个,100-200万城市8个,50-100万的城市3个,20-50万的城市5个;规划20-50万的县城40个,10-20万的县城7个,5-10万的县城6个,以及700个左右镇。区域性特大城市为合肥和芜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蚌埠、阜阳、安庆、黄山;地区性中心城市为马鞍山、铜陵、宣城、六安、池州、滁州、淮南、淮北、宿州、亳州。

  乡村地区建设: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建构以中心镇、中心村(新型社区)为主体的乡村地区镇村体系。其中中心村 (新型社区)为农村基本服务单元,完善基本农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自然村为因地制宜保留的居住单元,突出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集聚于中心村(新型社区)的农村人口比重2030年达到50%以上。

  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调整,合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建设安全、低碳和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三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形成以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主骨架,以城际铁路、公路、水运和支线航空交通为补充的交通通道,重点建设安徽中心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全省形成沿江、东部、北部、西部四个交通走廊。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严格保护耕地。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全省调水配水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与恢复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构建覆盖全省的“一核、四片、六带”一级生态体系和区域性多点多廊道的生态网络的二级生态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以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为品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补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为节点的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顺应自然地理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安徽分区多元特色的城镇风貌。重点保护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特色、生态景观特色、产业特色的乡村和乡村历史建筑群。

  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提高各级城镇供水设施的保障能力,逐步推进区域供水,形成安全供水体系。2030年,全省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统筹考虑全省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优化城乡生命线系统布局,全面提高城乡公共安全,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促进区域性大型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空间管制:将全省城乡空间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类管制区。省级政府重点管理的禁建区为省级以上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保护地区、重大水源地等。省级政府重点管理的限建区为重要交通设施通道与市政设施廊道、区域大型防护绿带、环巢湖等重要水体的流域性地区等。省级政府重点加强对适建区的城乡规划指导工作,将全省分为一级省级事权监管管治区、二级省级事权协调管治区、三级省级事权指导管治区,以影响全省整体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地区为重点实施直接或间接管理,确保全省空间布局的持续优化和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片区发展指引:皖北片区加快皖北城市群建设,着力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257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67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65%左右。皖中片区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环巢湖区域性特大城市,进一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186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4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75%左右。沿江片区加速都市圈与城市组群发展;促进跨江联动和区域联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沿江片区率先崛起。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238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78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75%左右。皖西片区注重生态保育建设,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布局。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24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3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53%左右。皖南片区实施区域特色城镇化战略,强化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着力推进旅游国际化发展。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24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6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68%左右。

  区域协调:安徽与江苏提升皖苏产业发展一体化的深度与广度。构筑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为中心的放射交通运输网络,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合芜宁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安徽与浙江促进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交通服务系统的合作发展。加快快速通道建设。加强新安江、富春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保护工作。安徽与河南加强豫皖交界地区城市间经济协作,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区域发展的经济带。加快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安徽与湖北加强大别山地区的省际旅游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及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两省城乡空间布局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融入与对接。安徽与江西加强交通联系通道建设。推进皖南地区与江西景德镇、上饶、九江、鹰潭等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安徽与山东加强在污染防治、旅游开发合作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加强两省跨界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提升区域交通环境。加强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近期行动计划:实施城乡建设扩容提质行动、大力推进“11221”工程、实施县城突破行动、建立健全城镇化推进工作机制、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培育与建设一批美好乡村8项行动计划。

  实施机制:完善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发挥土地政策促进作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拓展投融资渠道,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规划实施的人口评估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实施规划的职责。完善重点地区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区域性专业规划等的规划编制与衔接。

美食特产

合肥

合肥四大名点来安花红巢湖银鱼三河米饺吴山贡鹅合肥龙虾醉蟹包公鱼虾子面白云春毫茶李鸿章杂烩凤尾三球逍遥鸡熏素鸭庐州烤鸭

芜湖

傻子瓜子煮干丝虾籽面无为板鸭、奎湖飘鱼、鸠江腐乳、无为送灶粑粑芥菜圆子、芜湖蟹汤包、芜湖刀鱼、海螺沙煲、芜湖臭干、腰子饼、弋江羊肉、肉蒸饭、奎湖漂鱼、芜湖老鸭汤锅巴

蚌埠

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龙亢泡条馓子河溜小豆饼、怀远五岔烧全鸡、芡河银鱼沱湖螃蟹固镇花生、白老五炒货、固镇石雕茶壶老任桥牛肉湖沟烧饼

淮南

八公山豆腐淮南牛肉汤寿县大救驾顾桥陈醋吊瓜子、田家庵老鸭汤、洛河豆饼金钱饼

马鞍山

采石矶茶干石臼湖螃蟹含山红瓜子、当涂龙虾、当涂酱菜

安庆

胡玉美蚕豆酱墨子酥柏兆记江毛水饺麦陇香怀宁贡糕、唐家畈大米、霸王鞭黑芝麻、宿松香芽茶叶、柳溪玉叶茶叶、岳西翠兰天柱剑豪、马陵瓜子、凉亭雪枣、长铺条子、桐城小兰花茶

池州

东至麦鱼东至云尖石台香芽、贵池大米

宿州

SA符离集烧鸡萧县葡萄萧县羊肉汤砀山梨帽山萝卜萧县石榴萧县水晶梨萧县面皮皇藏峪蘑菇鸡萧国圣桃萧县炒碗

阜阳

阜阳咸鸭蛋太和贡椿太和樱桃荆芥太和板面

六安

六安瓜片金寨板栗金寨翠眉大别山木耳郝圩酥梨香草银鱼

滁州

南谯茶叶、滁菊琅琊酥糖党参雷官板鸭管坝牛肉秦栏卤鹅大闸蟹明光绿豆淮王鱼芡实

亳州

华佗药膳、牛肉馍锅盔粉皮蒙城油酥烧饼利辛贡馍蒙城撒汤涡阳干扣面万寿绸古井贡酒白芍阿胶养血膏亳菊涡阳干扣面高炉家酒高炉特曲

黄山

石耳竹荪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贡菊黟县香榧三潭枇杷徽州砖雕臭鳜鱼毛豆腐

淮北

龟汁狗肉口子酒棒棒茶鱼咬羊、临涣酱菜、地锅鸡临涣烧饼

宣城

广德天下第一鲜绩溪一品锅宣州板栗水东蜜枣青梅琴鱼桐花鱼敬亭绿雪涌溪火青

铜陵

铜陵白姜、铜陵丹皮、铜陵茶干铜陵野雀舌铜陵酥糖大通小磨麻油铜陵泡桐铜陵牡丹

 

  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921属、2900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科的51.4%、属的31.8%、种的12.2%。皖南丘陵山区中保存了丰富的古老科、属、种孑遗植物。

  动物资源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

  土地资源

  安徽全省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水资源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分属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水系,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对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步伐,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工作原则

  1.坚持市场机制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突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指导,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我省区位、成本、资源等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配套、自主创新等竞争新优势,引导境内外资本和产业按照市场机制加速向我省流动和转移。

  2.坚持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从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以产业政策为指导,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结合,坚持外资与外贸、外经联动,主动承接境内外大企业和高端项目,有效嫁接改造现有企业,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快全省产业升级步伐。

  3.坚持质量效益为中心。严格招商引资项目准入,着力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税收贡献率和就业带动力,严禁投机圈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未按规定开展项目建设造成土地闲置的,依法予以收回。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被征地农民、被拆迁居民和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生改善。

  4.坚持保护环境为前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决守住环境保护这一底线,严格把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有效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鼓励引进低碳、循环、绿色产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重点

  5.突出战略平台带动效应。抢抓国家战略对我省全覆盖的机遇,用足用活各类鼓励政策,用好先行先试权,充分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有效承接和吸引境内外投资。

  6.突出产业发展谋划推进。围绕做优主导产业、做强首位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以规划为引领,深入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外向度高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招商推介和对接洽谈。强化重大项目履约工作,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优先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

  7.突出园区载体转型发展。坚持“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原则,充分发挥开发区对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功能,推动开发区优化空间布局、壮大主导产业、集约利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优先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做大做强,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的省级开发区根据发展需要和实绩扩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赋予开发区更加灵活的行政管理自主权,建立激励性较强的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制度,不断激发和释放招商引资活力。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提升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聚集人口功能,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功能新区。

  8.突出招才引智创新驱动。高度重视人才智力和技术引进工作,瞄准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合芜蚌人才特区等人才优惠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依托重点人才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科技创业园,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来皖创新创业,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夯实基础。进一步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好人才跟踪服务,为招商引资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9.突出招商活动务实高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政策规定,按照“遵守规范、注重实效、精简安排”要求,精心组织好徽商大会、中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提升安徽对外形象,宣传安徽投资环境,促进安徽招商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借助国家涉外、涉侨活动平台,组织开展系列经贸招商活动,分区域、分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对接,着力打造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与专项对接招商活动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高效招商促进平台。

  10.突出投资环境优化完善。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转变职能,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切实把安徽建设成审批项目最少、政府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发展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外来投资企业联系,主动登门宣传政策、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增资扩股。加快各类口岸、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全省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维护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方法

  11.注重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深入研究谋划项目,聚焦重要外资来源地,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实地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12.注重产业链招商。依托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核心项目招商,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13.注重园区共建招商。推动开发区与境外知名商协会、大企业和省外开发区通过横向联合与“飞地”合作等方式,建设合作园区,支持省内区域合作,打造多元化的招商载体。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开发模式,探索合作园区的多样化管理方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单向承接向双向互动发展转变。

  14.注重中介招商。加强与境内外知名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金融机构等联系合作,充分利用其会员、客户等资源和渠道招商;依托驻外机构招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处等驻外机构的帮助下,贴近外资来源地招商;委托机构和个人招商,通过委托相关公司机构和选聘海外商务代表,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专门招商。

  15.注重以商招商。依托我省具有影响力的知名骨干企业,通过直接合资合作或产业链配套合作等方式,吸引境内外客商投资合作;通过在我省成功运营的外来投资企业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境内外客商来皖投资,以达到“招来一个、引来一批、建成一片”的效果。

  16.注重宣传招商。充分发挥我省外宣窗口阵地作用,积极借助境外重要媒体、中央主流媒体、外省市主流媒体、省及各市主流媒体,有效利用网络、通讯、社会媒介等平台,精心制作安徽形象宣传片等外宣品,策划组织重点媒体安徽行等活动,广泛宣传安徽投资优势、投资政策、国家级战略平台、重点开发区、在皖投资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展示安徽良好的发展形象和投资环境,提高我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更多境内外客商认识、走进和投资安徽。

  四、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领导

  17.强化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要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要务,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实行招商引资工作首问责任制以及项目联系人制度,负责全程跟踪项目和服务客商,落实系列招商事项,树立诚信、高效的政府形象,保障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推进。

  18.强化项目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联系调度制度。每年遴选一批在谈、在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各级政府负责同志直接联系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推动在谈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各地要强化对招商工作的科学管理,避免招商项目恶性竞争,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良性发展。省商务厅牵头负责利用境外投资工作和重大招商活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利用省外资金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形成相互配合的招商引资协作机制。

  19.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类开发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地选拔和引进一批懂经济、懂政策、懂外语,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招商流程、善于项目谈判的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加快建设一支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协调作战,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切实提高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20.强化绩效考核。各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省外投资的质量、总量、增幅等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引进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外来投资大项目特别是外向型大项目予以奖励。
招商热线:
全国热线:
021-58913737
4006003737
  • 咨询人单位:
  • *
  • 咨询人姓名:
  • 联系手机号:
  • 联 系 电 话:
  • E-mail:
  • QQ号码:
  • 问 题 留 言:
发布留言

欢迎咨询 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 ,

请登陆后发布咨询留言,游客请先注册。

免费注册
马上登录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 1、我想咨询一下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所在地的营商环境怎么样?
  • 2、我想了解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周边的基础配套设施情况怎么样?
  • 3、我想了解投资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的硬性指标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要求?
  • 4、我想了解投资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政策?
  • 5、我想了解投资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有金融扶持政策吗?
  • 6、请问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当地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情况怎么样?
  • 7、请问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外资可以投资吗,如果可以该如何操作?
  • 8、我想了解该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的详细情况,请问在其他城市有驻点接待吗?
在线留言
提交留言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